本报“75年·75人”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,持续引发市民的重视与热议——在“八一”建军节、巴黎奥运会等重要节点,本报相继推出相关人物报导,引发广泛共识;一起“地名系列”也发动了,一个个充溢厦门特征的姓名,一个个精彩人物故事显示出特区的开展改变与年代精力。
以小切断出现大主题、以微故事反映大年代,感触75年来的国家开展、城市脉动……连日来,许多市民持续向本报热线968820或微信大众渠道留言,活跃引荐身边充溢年代感的代表人物。
在重要节点推出相关报导
巴黎奥运会赛场如火如荼,“75年·75人”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也跟上了“体育节奏”——经过采访羽毛球奥运冠军谌龙、乒乓球世界冠军郭跃华等人,推出不同年代、不同范畴的体育人士的精彩故事,既立体化出现了奥林匹克精力,也秀出了厦门的体育“肌肉”。
相同,在“八一”建军节前后,有过军旅生计的机关干部刘拥军、摄影师赵建军、消防斥候胡军等人,他们退伍不褪色,据守初心,斗争猛进。此外,近一周来,“地名系列”也按期发动——除了“90后”高鼓浪屿,还有出生于集美的“00后”傅南薰等,他们姓名具有厦门特征,文字或视频报导也引发不小的反应,显示着厦门的地域颜色与年代印记。在此之前,一系列名为建国、解放、新华的人物,既有医学专家,又有志愿者、城市劳动者,多方位展示市民的斗争与风貌。
新闻评议专家、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许清茂对记者表明,“75年·75人”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自推出以来,他便亲近重视着。“这是一个十分有构思、有主意、接地气的策划,描写小角色,显示大年代。”许清茂以为,采访活动多视角、多方面折射厦门的开展轨道,将会遭到更多人群的重视。
市民持续积极自荐引荐
本报微信推送刘拥军的相关报导后,一条温暖的留言出现在了谈论区:“我任他初中班主任,印象中是个灵巧的孩子,常协助同学,是个懂得感恩的好学生。”报导好像涟漪,传播到城市的许多旮旯,得到很多读者点赞和认可。
与此一起,市民读者们的自荐、引荐热心也愈加高涨,本报热线968820不断收到引荐信息。市民孙建生留言引荐原海沧钨品厂的工程师林振坚,表明他从前自研设备、工作到清晨,是一位了不得的斗争典范;曾获“感动厦门”十大人物提名奖的林坤山也打来电话,引荐朝宗宫管委会主任林招治,称誉她十几年来以妈祖崇奉为渠道策划丰厚活动,推动了两岸沟通等。
许多市民也在自荐时感念厦门特区的开展、回味个人的生长。市民曹女士留言道:“我是一个幼教人,从公办幼儿园教师到一线创业者,自主创业19年,见证厦门幼儿教育20多年的改变。”退休修改石兆佳留言道,她酷爱文学,脚印与厦门的很多刊物紧紧相连……
现在,对75张“新闻面孔”的搜集、寻访,仍在炽热进行中。
(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见习记者 颜哲浩)